导读: 众所周知,药材变为药品,需要程序严格的炮制加工过程,用于医疗实践更需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质检、审批与临床验证。同时,网上行医须有相关的资质。去年6月,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曾在《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》中明确提出,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、身份之便直播带货。但受市场红利驱使,一些直播间仍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公然“开方”或暗中卖药。为躲避平台审查和政府部门监管......
标着“初级农产品”的药材,被直播间夸大为能治多种疾病的“神药”;身着白大褂的老人,配合着主播在一旁称药、打包——据2月21日《新华每日电讯》报道,近期,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养生类账号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,违反国家规定暗中或违法“行医”,真假难辨,扰乱市场秩序,给消费者和患者带来危害。
近年来,直播带货行业发展迅猛,许多质优价廉的地方土特产借此打开销路、涌向市场。但带货新赛道中也夹杂着一些善打“擦边球”的违法违规行为。把标有“初级农产品”的药材夸大为包治百病的“神药”,就是典型。
众所周知,药材变为药品,需要程序严格的炮制加工过程,用于医疗实践更需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质检、审批与临床验证。同时,网上行医须有相关的资质。去年6月,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曾在《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》中明确提出,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、身份之便直播带货。但受市场红利驱使,一些直播间仍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公然“开方”或暗中卖药。
为躲避平台审查和政府部门监管,违规行医卖药的直播间多采用词汇拆分重组、偷换药品概念、将功效转移至农牧产品或食品上等做法。比如,以“囊什么肿”拆分“囊肿”,以介绍农牧产品为名推销“散结汤”“姨妈汤”等自制药汤等。这些“药汤”不仅本身的卫生性、安全性堪忧,而且可能效果微乎其微,价格不菲,甚至可能耽误一些人的正常医治。
直播间里的“行医”乱象,有着复杂的成因——主播见利忘义,平台监管缺位,商家打“擦边球”刻意躲避,患者病急乱投医等,其治理也需多方发力。比如,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结合网络销售的新形势、新特点,更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措施,严格审查药品企业的网售资质、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;执法部门要加强对不法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打击力度,提高其违法成本;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直播等自媒体行为,引导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、直播等宣传相关医学健康知识,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指导;直播平台要履行好审核把关的主体责任,对直播间“行医”乱象早发现、早规制、严处理。
同时,消费者和患者也要提高警惕、谨慎购药,要优先选择线下就医和实体药店,确需网络购药时也要查看网上药店是否具备相关资质,对诸如直播间违规行医卖药的情况,要积极监督举报。
太原:网课学生可不参加每日核酸 >> 前往阅读 山西太原:网课学生可不参加每日核酸检测11月30日,记者从山西太原市教育局了解到,每日上网课的学生,如果没有外出的需求,可以不参加每日的核酸检测;确需参加的,请家长检点学生注意保暖。另外,线上教学期间,学校不再要求学生提供每日核酸证明,学生核检纳入常态化核酸检测。确定复学时间后,核酸检测要求另行通知。......
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 >> 前往阅读 据介绍,各级网信部门结合网络生态综合治理及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,集中打击网络谣言、整治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、整治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领域乱象、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、治理算法滥用、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、规范传播秩序,及时查处一批传播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、存在违法违规行为、社会影响恶劣的平台和账号。据了解,国家网信办不断加大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,严厉打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......
明确了 官方:只有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 >> 前往阅读 沈洪兵表示,当前,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,进行提级管控的情况,沈洪兵认为是没有必要的。需要强调的是,对取消密接的密接判定的同时,各地对于密接者要做到快判定、快检测、快管控。一旦密接者核酸检测阳性以后,在第一时间进一步开展密接者的调查和管控,一环紧扣一环,因此,对工作要求反而更高了。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蔓延,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、高铁、列车、跨省长途客......